别把你的贫穷观带给孩子 |
发表于2018-04-04 16:57 |
贫穷不是我们能瞬间改变的,我们左右的,是生活的心态。 写这篇文章就是对“贫穷观”的讲述,绝对值得一看!你一定能在里面找到可以学习的地方! 以下为全文: 人生有很多无奈。 但最无奈的,可能就是贫富差距。 有人认为,贫穷和富裕是可以改变的状态,比如很多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,而很多穷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出人投地。 所以他对孩子说:你要好好读书,才能上好大学,上了好大学,才能过上好生活。 但想要改变贫富状态,只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吗? 事实很悲哀,尽管媒体会报道一些品行不良的富二代,或出生贫苦却出类拔萃的人才,但普遍情况是 富二代没有变得贫穷, 而多数穷人的孩子依旧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。 ![]() 大学教育可能改变了他所在的城市,但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的生活状态。 他也许比父母那一代过得稍微好一点。 但从横向比较上看,富人依旧是富人,穷人依旧是穷人。 有人又说, 那是因为原始财富积累不同,穷人想要赶上富人的程度需要时间。 好吧,那又是什么原因,同样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,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人,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? 又有人归之为宿命论,逢人就说自己的命不好。 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并没有比别人低,但机会总是轮不到他的头上。 所以别人能够升官发财,是因为别人的机会好。 事实真的如此吗? 天天和乐乐是来自四线小城镇的两个孩子。 两家离得很近,生活条件都属于不好也不坏的那一种,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。 天天的父亲为人家开车运输货物,母亲不工作,在家里带孩子。 乐乐的父母都在一个小工厂里劳作,工作时间很长。 天天家 乐乐父亲每个月把工资收入交给他的母亲,母亲是个爱打扮的人,最大的乐趣是给家里人做好丰盛的早饭,把家里打理得紧紧有条。 家里除了日常的开销,其他都存在银行,当然A母亲还喜欢学习新知识。 乐乐的妈妈也是个对时尚商品很感兴趣的人,知道哪里有性价比高的衣服,常常带着天天出去逛街,也会细心地告诉孩子怎么比价怎么砍价。 乐乐也是个很有生活乐趣的人,常常喜欢和母亲一样在厨房里面倒腾出美味的早饭。 同时她在常年累月的积累中对商品知识了如指掌,身上常穿着款式新颖的衣服,也是同学们非常喜欢聊天的对象。 乐乐家 乐乐的父母白天晚上都看不到影子,B君每天的早饭就是街对面的包子,她一年很少能够吃到母亲做的一顿饭。 乐乐的母亲是个性格非常要强的人,常和B父亲吵架,指责丈夫的种种不是。 丈夫心思郁闷,工作更不思进取。家里的钱都藏在柜子里,很快就花得没有影子。 乐乐母亲说父亲都花掉了,父亲说就这么点钱,能花到哪里去。 家里经济不好,乐乐母亲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。 她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,仅要求孩子专心读书,不需要孩子洗碗扫地做家务,不需要孩子应付亲戚朋友,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里的钱财事务。 乐乐从小听着父母相互的指责长大,也从中了解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所以自觉对开销降低要求。 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,对女性商品一无所知,每天宅在家里看书,当然也对外面的新鲜事情不甚了解。 所以虽然她成绩不错,但不擅交际,人缘一般。 若干年后,他们长大了 乐乐家存了点钱,在母亲的建议下,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房子,全家都搬了过去,几年后房价涨了好几倍,家里条件越来越好。 乐乐从小和母亲关系特别亲密,长大后在母亲的介绍下嫁给了一个市中心的青年,和父亲很像。每月生活费上交,两人的性格都非常温和。亲戚家都住锝很近,有事情都可以相互帮帮忙。 天天家和过去一样,依旧是那一套老房子,家里没有任何储蓄。 天天和母亲一样都是性格要强的人,但是从小和父母关系一般,甚至很疏远。 她虽然考入一个不错的学校,但是毕业后不接受父母的建议,自己选择了一个其他城市的青年结婚,但婚后却和父母一样常常陷入争吵。 “贫穷观”猛于虎 在乐乐和天天的故事里,可以看到贫穷和富裕发展的两条不同的轨迹。 而划出这条轨迹的,却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维方式。 发家致富各凭本事,但是贫穷却有着一些特定的迹象可循。 1 贫穷的消费观 有贫穷观的父母本身就是对商品经济不敏感的人。 比如天天的母亲,常年很少去逛街,常常贪图便宜和方便,就近选择商品。 偶尔带孩子去逛一次大商场,儿时的乐乐和天天如果对父母说:“我想要买这个,我想要买那个。” 他们的父母会给出不同的答案: 天天父母:“好啊,妈妈研究一下你想要什么。哦,什么材料做的?有什么玩法?...(和导购员寒暄一番)宝贝,妈妈觉得这个不太适合你,它有点复杂,等你再长大一点才可以玩。我们去隔壁再看看,找一个更好玩的好不好?” B君父母:“这个太贵了,我们买不起。别买了,快走快走。”(如果孩子哭闹,父母可能恼羞成怒,甚至对孩子大吼大叫。) 这件事情背后折射的影响是什么呢? 对于乐乐,知道了要对商品进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,逐渐了解商品的价值来自哪里,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。 钱不是不可以花,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。 对于天天,总是有种“我们很穷,买不起东西”的感觉。 这种感觉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,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“底气”。甚至在很长时间里令他对高大上的东西产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。 2 贫穷的生活方式 ![]() 越有钱的人,越是精打细算,会估量每一分开销的价值,并且把钱花在有投资回报的事情上。 逻辑一:贵的东西不要买,没钱买不起。 逻辑二: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。 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,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。 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,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,又陷入一个“买廉价商品,短期损坏,继续买廉价商品”的死循环。 如果去天天的家里,总会发现某个角落堆满了玲琅满目的杂品,因为他们购买的东西非常容易损坏,而坏掉了又舍不得丢掉,总想着哪一天还能用。 或者可以送给别人,可是常常别人也不要,只能堆在家里,越堆越多。 3 贫穷的待人处事 ![]() 在天天的故事里,可以发现她的母亲属于女强人的类型,性格好强,事事包办,然后又对丈夫诸多指责。 而乐乐的母亲虽然不工作在家里休息,却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赖,懂得享受生活,也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。 穷人的观念是“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没有钱,所以我要多挣钱”,他把时间都花在挣钱上。 但不懂真正让生活更为轻松和快乐的,是人心。 把时间花在家人的相处上,给家人做一顿早饭,带孩子出去玩耍,和亲戚朋友聊天,为别人准备一份礼物... 人把挣钱的时间分出来去滋养周边人的人心,不会减少多少钱财,其投资回报却更加直接和明显。 宿命论者觉得自己的命不好,别人拥有很多机会。 但机会其实是公平的,机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每一次交流,都存在着机会。 贫穷对于孩子的影响 知乎上有人举了个例子,可以看到贫穷观如果植入到孩子的脑中,会产生怎样的影响。 1 穿衣打扮,行事寒酸。 没有贫穷观的人,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,都行动磊落,因为他不在乎。 而拥有贫穷的人,也许从小被人嘲笑太多次,总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外表。 即使穿上西装领带,也总是有被人关注的不自在感,显得非常拘束。 2 拘束的狭隘心态 同学之间有好玩的东西,比如电脑,或者乐器,没有贫穷观的人,大大方方地借用,不觉得有什么。 而没有贫穷观的人,对此却畏畏缩缩,不敢谈起,因为他害怕借用了自己万一弄坏了,还不起。 3 自卑却又有强烈的自尊心 贫穷感深植心中的人非常敏感。 和朋友出去吃饭,不愿意接受别人请客,怕别人觉得自己穷;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,怕别人觉得自己穷。 甚至去商场销售员一个无心的眼神,都能够刺激到心中那根穷的神经线和自尊心。 4 防备心重 ![]() 有贫穷感的人通常也是没有安全感的人,所以对人都非常防备。 不敢提及自己的家庭以及任何过去,与别人的交流也不会太深入。 无论对于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,都保持着距离,不愿意别人探究自己。 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种如影随形的病,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,从此挥之不去。 不要告诉孩子,这个商品很贵,我们买不起。 告诉孩子,我们每个月都有预算,现在已经超预算了,所以我们只能下次再买。 告诉孩子,这个商品有比较复杂的性能,适合更大一点的孩子玩,所以等你再长大一点,我们就可以买这个商品。 不要告诉孩子,家里没有钱,只能靠你了,你要好好上学,才能赚钱养家。 询问孩子,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们可以为你做什么。 询问孩子,你喜欢什么,为什么。 不要告诉孩子,妈妈太忙了,没有时间陪你,你自己玩。 请求孩子帮忙,和孩子说,妈妈喜欢你和我一起做家务。我们一起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。 不要告诉孩子,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,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。 告诉孩子,要劳逸结合,只有强壮的身体,才能支持长久的学习。 告诉孩子,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,都是你学习的对象。 教育,本来就是和穷富没有关系的事情。 我们教育孩子,不是为了让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,但是为了让他自食其力,撑起他自己的天空。 不要把贫穷作为督促孩子的理由。 我们养育孩子,是因为,我们爱他。
|
用户评论: | |
暂无,快来抢沙发吧! | |
![]() |
版权所有 Powered by wljzb Studio. |
|